国家发改委拍了拍小镇 常州石墨烯小镇入选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
烯望创智港效果图 小镇空景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的通知 发改办规划〔2020〕4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近年来,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但也出现了一些错用特色小镇概念甚至触碰耕地或生态红线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持续推动典型示范和规范纠偏。为进一步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经组织各地区全面梳理,形成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现通知如下: 01 积极借鉴典型经验,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02 认真鉴戒警示案例,严防触碰底线红线 各地区全面推动规范纠偏和自查自纠,淘汰整改一批“问题小镇”,努力促进特色小镇走上理性发展轨道。其中,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发展改革委工作成效尤为突出。经筛选,公布如下有警示效应的案例。 (一)淘汰“虚假特色小镇”。一些项目错用套用特色小镇概念进行宣传,如海口市“太禾小镇”实际是房地产小区项目,衡阳市“金甲梨园小镇”实际是农业综合体项目,现已更名。一些行政建制镇错误命名为“特色小镇”,如宽城县化皮溜子镇、阜蒙县十家子镇、萝北县名山镇、蒙阴县岱崮镇、平昌县驷马镇等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已整体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 (二)淘汰“虚拟特色小镇”。一些“特色小镇”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投资运营主体缺失,未开展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未落地开工建设。如淮南市“剪纸小镇”、宝鸡市“功夫小镇”、临泽县“戈壁农业小镇”停留在概念阶段,现已清理。 (三)淘汰触碰红线的特色小镇。个别特色小镇破坏生态环境和山水田园,如广南县八宝壮乡小镇触碰生态保护红线,现已淘汰出创建名单,并退回省级财政部门此前补助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个别特色小镇违法违规用地,如万年县贵澳农旅数据小镇违规占用农用地,现已整改并除名。 03 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统筹推进典型示范和规范纠偏 各地区要把握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实行正面激励与负面纠偏“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动典型引路。各地区要积极借鉴上述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因地制宜融入本地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客观研判本地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周边等优势区域及其他有条件区域进行培育发展。准确把握概念内涵,严格以非行政区划的微型产业集聚区为空间单元进行培育发展,突出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特点,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多元功能特征。 (二)大力开展规范纠偏。各地区要认真鉴戒上述特色小镇警示案例,对“问题小镇”进行限期整改或清理淘汰。对“虚假特色小镇” “虚拟特色小镇”,特别是借农业园区建设进行房地产开发、把行政建制镇等概念不符的空间单元错误命名为“特色小镇”的,要坚决淘汰除名。对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三)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典型示范和规范纠偏,持续总结提炼精品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督促有关地区强化淘汰整改,对工作不力地区进行约谈通报。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主动作为,按照严定标准、严控数量、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制定特色小镇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和检查评估机制,并督促市县级政府抓好落实。各市县要担起具体落实责任,加强对辖区内特色小镇发展的支持服务,并切实守住底线红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20年6月26日